IBM 在 29 年來首次在 IFI 索賠專利授權名單中跌至第二位,稱其為故意戰略轉變

2023-01-12

“雖然我們仍將是擁有美國最強大專利組合之一的知識產權強者,但作為我們創新戰略的一部分,專注意味著我們正在採取更具選擇性的專利申請方法。” IBM

 

本週,專利數據分析公司 IFI CLAIMS 發布了2022 年美國前 50 名專利獲得者和全球 250 名最大專利組合的年度報告。該名單提供了專利格局的全面快照,並深入了解了該行業的發展趨勢。

 

引人注目的細節之一是三星在 2022 年獲得美國專利授權,結束了 IBM 長達 29 年的霸主地位。兩者的差距也大得驚人,專利授權量相差近2000項。

 

根據 IFI 的一份新聞稿,儘管專利申請數量創歷史新高,但美國專利授權數量仍處於 2018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自 COVID-19 大流行開始以來,專利授權數量連續三年下降。

 

儘管如此,IFI 已經觀察到反彈趨勢,專利授權量同比僅下降 1%,而 2021 年下降了 7%。

 

“在 COVID 來襲之前,一切都呈上升趨勢,但承認一直在下降。這可能是因為美國專利商標局面臨越來越多的申請積壓,目前約有 700,000 件,高於 2018年的540,000件未審查專利,”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 首席執行官 Mike Baycroft 說。

 

新首位

根據 IBM,高層變動是這家科技跨國公司戰略轉變和重點轉變的一部分。

 

IBM 高級副總裁兼研究總監 Darío Gil 表示:“雖然我們仍將是擁有美國最強大專利組合之一的知識產權強者,但作為我們創新戰略的一部分,專注意味著我們正在採取更具選擇性的專利申請方法。”

 

IBM 現在的重點是“混合雲端運算、數據和人工智能、自動化、安全、半導體和量子計算”。

 

新的領頭羊三星同比小幅下滑 2%,而 IBM 的跌幅接近 50%。三星的排名標誌著自 1993 年以來,IBM 以外的公司首次佔據總排名第一。

 

隨著專利局努力解決由大流行造成的專利申請積壓,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變化。

 

“應用程序的持續增長鼓勵創新。首先是提交申請,通常是在 12-18 個月後公開申請,然後再過 18 個月發放撥款,因此我們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會看到 COVID 後的好轉,”Baycroft 說。

 

三星也更接近 IFI全球250強名單的首名,該名單提供了頂級實體全球專利持有量的概況,包括子公司持有的專利。三星落後日本公司松下約 2,000 項專利。這份名單中的前 10 名僅由亞洲公司組成。

 

日本在全球 250 強名單中的公司數量最多,占公司總數的 37%,領先於位居第二的美國 22%。

 

亞洲科技的成長

韓國科技集團三星登上首位是過去十年亞洲技術創新增長趨勢的一部分。

 

在 IFI 前 50強中,亞洲公司獲得的專利比西方國家的公司多14%,較2021 年有1%的優勢。

 

去年,IFI 指出,對專利數據的新見解有助更清楚地了解中國的專利數量,這也是該地區明顯取得巨大進步的部分原因。

 

在三星和 IBM 之後,接下來獲得美國專利授權的前三名也是亞洲公司:台積電排名第三,其次是華為和佳能。前 10 名由五家亞洲公司組成:兩家韓國公司、兩家日本公司和一家中國公司。

 

此外,56% 的美國專利授予外國公司。美國公司以 142,703 項專利在專利授予者中名列前茅,占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頒發的所有專利的 44%,但接下來的三個最大的外國專利獲得者是亞洲:日本(46,504 項)、中國(24,538 項)、和韓國(22,359)。

 

中國的增長超過了前五名中的所有其他國家,年增長率為 19%。

 

許多頂級美國公司的排名明顯下降。除了 IBM 失去頭把交椅外,GE(-11)、德州儀器(-7)、AT&T(-9)、波音(-8)、福特(-4)、微軟(-6)、英特爾(-2) 和 Apple (-2) 的排名都下降了。

 

發展最快的技術

除了監控公司的專利持有量外,IFI 還通過對專利申請進行分類來追踪增長最快的科技行業。

 

2022年專利申請增長最驚人的領域無疑是自動駕駛汽車。自動駕駛汽車或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複合年增長率 (CAGR) 為 64%,使該技術行業從10名之外躍居第一。

 

儘管豐田高管對在將來實施該技術持懷疑態度,但豐田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下一個頂級技術包括一系列行業,從高科技(量子計算機6 位,機器學習9 位)到電子吸煙設備和香煙分別位列5 位和7位。

 

儘管美國專利商標局最近強調鼓勵綠色技術,但可再生能源和綠色技術在 2022 年並未出現大幅增長。

 

事實上,與獲取石油、天然氣或水的地球鑽探相關技術排在三位。

 

“就專利活動而言,我們還沒有看到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一些快速發展的子技術領域專注於改進和更有效地獲取傳統化石燃料來源,”Baycroft 說。

 

注:圖文來自網絡。 如果您有寶貴的建議,歡迎隨時聯繫我們進行修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