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諾基亞、寶馬和奧迪等公司簽署了數十項許可協議,尋求從專利中獲得收入

2022-12-28

華為技術公司正在通過與海外公司的許可交易加倍努力將其專利貨幣化,因為在美國制裁削弱其曾經利潤豐厚的智能手機業務後,這家中國科技巨頭爭先恐後地尋求新的收入來源。

 

週五,華為表示已延長與芬蘭競爭對手諾基亞的專利許可協議,但未透露協議條款。這兩家網絡設備製造商已於2017 年簽署了許可協議。

 

華為表示,今年它已與智能手機、汽車和電信等行業的公司簽署了 20 多項新的專利許可協議或擴展協議。

 

“我們很高興看到我們的技術正在幫助汽車和其他垂直行業實現數字化,”華為知識產權部負責人Alan Fan說。他補充說,華為收到的特許權使用費將反過來資助華為的研發工作。

 

作為全球知名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和前中國首大的智能手機供應商,華為在 2019 年被列入華盛頓的貿易黑名單後,一直在擴大其專利許可安排,同時尋找新的收入來源。

 

私營企業華為公佈2021年總收入為63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9%,其消費者業務(包括智能手機)的銷售額下降50% 至2434 億元人民幣。

 

在汽車領域,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公司已與全球15家汽車製造商達成特許權使用費協議,其中包括奧迪、奔馳和寶馬。據華為估計,今年全球約有1500萬輛聯網汽車將從其專利中受益,高於2021年的800萬輛。

 

Fan表示,華為授權給汽車製造商的專利主要涉及4G等通信技術,但交易條款各不相同。

 

與諾基亞的新協議是在華為與中國頂級智能手機品牌之一、老對手OPPO 就包括 5G 在內的移動技術簽署交叉許可協議之後發布的。

 

根據在四月的發言,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告訴公司的知識產權 (IP) 團隊,通過“合理的定價”將其龐大的專利池轉化為收入,並在研發投資上“產生適當的回報”。

 

據華為稱,2019 年至 2021 年,專利許可產生的總收入達到約13億美元,去年該公司的專利使用費收入初次超過了為其他公司的許可技術支付的費用。

 

不過,Fan表示,該公司並未將知識產權許可視為一項業務,也沒有將其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去年,華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 提交了創紀錄的6,952件專利申請,比前一年增長了27%——這是一項提供統一提交程序的國際專利法公約。這使華為連續五年成為全球首多的PCT申請人。

 

根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本月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該公司在2021年授予中國私營企業的專利方面排名首位,其次是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和Oppo。

 

 

注:圖文來自網絡。 如果您有寶貴的建議,歡迎隨時聯繫我們進行修改更新!